傅圣文化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傅圣文化 >> 傅圣文化
清华简 发现《傅說之命》 可能重写历史
2016/6/12 10:30:40 浏览次数:2835

清华简

发现《傅說之命》  可能重写历史

 

2008年7月15日,一批约2000枚珍贵的战国竹筒,由清华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购得后捐赠入藏清华大学。按照考古界的惯例,这批由清华收藏的竹筒被称为“清华简”。之后,来自国家文物局、上海博物馆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、荆州博物馆,以及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吉林大学、武汉大学、中山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的11位专家,对“清华简”进行了观察鉴定。李伯谦、裘锡圭等历史、考古名家参与鉴定后得出结论,这批竹简“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,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,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,对历史学、考古学、古文字学、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”。

“从重要意义上讲,其价值怎么估计都不过分”。这是“清华简”专家鉴定组组长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和古文字学泰斗、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作出的评价。而作为整理考释“清华简”的主要负责人,国务院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、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目前要全面了解‘清华简’的内容还是不可能的……完全破译这些竹简,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。但从已有的检视结果看,‘清华简’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,是发现了失传的《尚书》篇章。两千多年来,国人从未见到过的一些真本古文《尚书》篇章可能就在这些竹简之上。真本古文《尚书》很可能因为‘清华简’的发现和破译而‘复活’。‘ 清华简’中发现的多篇《尚书》均是焚书以前的写本,这些内空和历史上传下的伪古文《尚书》不同,在传世今文《尚书》中没有收入,它们是真正的古文《尚书》,其文献价值不可估量,毕竟这可是两千年来首次出现真正的古文《尚书》。”

尤为震撼的是,清华简中已发现的《傅說之命》,为深入研究傅圣及其思想提供了最宝贵的实物证据。